百米网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百七十一章 封(第1页)

崇祯对刘承宗。其实,很佩服。他知道这是正经贼人,日夜琢磨抢他的天下。说白了,崇祯就从来不觉得,刘承宗、黄台吉、林丹汗或者其他人是他的敌人。或者说他们这些统治者都一样,身为人中之龙,哪个会瞧得起人,哪个会把人当做对手?没有人配的。就连他们之间都不配互为对手。他们的对手远比他们当中某个人更强大。崇祯就像一个庸医,站在他的面前的不是名叫后金的强大病菌,而是大明这具年老体衰病入膏肓甚至已经腐烂的身体。换到刘承宗也一样,对手是饥饿的胃口和身边成群结队的反社会,要拴好疯子的笼头喂饱疯子的嘴,用疯了的脑子指挥疯子的腿。一个走神没管好,溢出去个张一川,就会杀得黄淮两岸人头滚滚。左懋第不清楚这个,才会误以为崇祯深恨刘承宗。实际上崇祯恨的是黄台吉。因为八旗那是真一直端着凿子,凿他天灵盖,真疼啊,还没完没了。刘承宗就不一样了。他还在这像个丹药师,一个官一个官的验药方。有时候得忍痛拆掉两根肋骨,给陕西赈个灾;有时候拿错了药,抬手就是一把砒霜,吃得拉肚子。但没办法,作为皇帝,不论能力,他必须尝试挽救他的大明,把腐烂的断腿医好结果刘承宗闷不吭声扛着锯子,抬手就给他把烂腿卸了。尽管突然少了条腿,崇祯心里多少有些怅然若失,但阵痛过后,崇祯心里反倒因为肩上的责任少了一部分,松快不少。实际上早在张一川进河南的时候,崇祯就已经暗搓搓地派人打听福藩在苏松常的各种杂税了。主要是因为有刘承宗这个先例在,崇祯一度低估了藩国被围的严重性。还以为就会和肃藩、韩藩一样,亲王郡王甚至宗室都不会死,该跑的跑、该投降的投降。你都投降了,那叔叔就在刘承宗那边好好过,看在朕的面子上,刘承宗肯定不会为难你。那不韩王、肃王都还活蹦乱跳的。朕在这边,也把你的财产接收,造成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万万没想到张一川那个蛮子,逮住郡王是真杀啊。结果就导致万安王的死讯,把崇祯脸都吓绿了,生怕再让他害了福王,赶紧让张任学去支援。直到福王的危机解除,崇祯才想起了陕西藩国在内地也有财产,虽然少,但蚊子再小也是肉。所以他就责成礼部,清点查验秦藩、肃藩、韩藩在内地的地产,准备把这三个藩国革除。当然,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也就持续了一个月。从丢掉陕西开始,截止至左懋第告诉他刘承宗在筹备称王。一说刘承宗要称王,崇祯心里的危机感又不受控制地涌现出来。皇上在心里暗骂:“这好端端的,你称什么王啊,就好好在陕西治理朕的西北不好吗?”他对刘承宗的内心情感可太复杂了。羡慕、佩服、害怕,混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鄙视,更有尽在掌握之中的自大。这实际上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丢掉陕西的概念。甚至连张一川在中原腹地乱窜,他也没概念,只是听别人说,离祖坟越来越近了。就像那些长于深宫的皇帝一样,崇祯的江山,就是那一方地图。刘承宗的元帅府疆域再大,张一川的乱兵活动范围再广,都比不上己巳之变后金军杀到北京城下带来的震撼大。他心里最恨的,始终是让他威严扫地的后金。发生在天下间的大战,对他来说都只是钱粮、兵员的数据。所以才会有的将领打败仗、杀良冒功,皇上笑得非常慈祥;有的将领打败仗,立马就被拉出去剁了。原因就在于你找朕请饷,钱是朕这拿的,兵败,切肤之痛。人家自筹粮饷打仗,兵败,皇帝是没有感觉的。而对左懋第来说,刘承宗像远古巨兽咧着血盆大口的威胁近在咫尺,他和崇祯交流完全是鸡同鸭讲。左懋第描绘刘承宗可怕之处,军队把陕西富户犁了一遍,分田分地,行政效率和榨取民力的能力极强。反之他的韩城县,因为那些长久以来的积弊与豪家,殚精竭虑都达不到那个程度。这话听在崇祯耳朵里,就成了满心疑惑,差点脱口而出:你让他派兵帮你犁一遍不就两难自解?当然,崇祯没说。虽然他已经做了皇帝,但其实对崇祯来说,这八年他只是在学习如何做一个皇帝。毕竟他不是太子。到如今他已经知道,最好不要跟臣属讨论问题,只需要提出问题,看大臣有没有解决办法就够了。如果没有,就再找个大臣过来,让他俩讨论。皇帝不能参与讨论,只要开口说出长篇大论,没人能永远正确,总会出现纰漏。帝国中枢汇聚了天下最聪明的人,这帮王八蛋本来就仗着智力谁也瞧不起。皇帝的言语出现纰漏,必然会让人轻视。他已经比登基之初成熟太多,只是对他行将就木的帝国来说,还差得远。就崇祯听左懋第极力渲染的威胁,他却只从韩城看出,刘承宗可以合作。甚至说难听点,刘承宗不叮无缝的蛋。左懋第是万万没想到,在他极力渲染刘承宗的威胁之后,奏对结束,崇祯就召来了首辅温体仁。皇上跟首辅介绍了元帅府最新动向,一开口就是:“朕意阻刘氏擅称王号,故欲封其秦王,阁老以为如何?”温体仁宦海自保三十年的功力,在这一刻都差点没绷住。因为不想让他擅自称王,所以皇上抢先封他个秦王。皇上您是怕他自称的王号难听是吧?咱先给他挑个好听的?不过毕竟人老成精,温体仁只是挑挑眉毛,一把老骨头在椅子上坐着,淡定道:“臣愚无知,惟圣明裁决。”这是温体仁的惯用伎俩,崇祯问的问题,只要关系较大,并且跟他无关,他就摇头晃脑,让崇祯自己拿主意。他是真的尸位素餐,占着首辅的位子不作为,当混子。这颗聪明的大脑,只有在伤害政敌时,才会为自己全力运转。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朝廷中枢环境就这德行,党争的火烧到自己身上,不全力运转也不行。按说像他这种做法,依照崇祯的性格,早就不满、早就一脚踹到诏狱去了。但实在没办法,这个人用的太舒服。崇祯的江山,就是一摞子谁都记不住的数据。而温体仁的强记速算,对刑名钱谷之敏感,保证了崇祯时时刻刻能看见他的江山。在此基础上,一些大事小事他不拿主意,崇祯也就捏着鼻子认了,权当这不是帝国首辅,而是他的幕僚师爷。好在,这个时候杨嗣昌进京述职,能给崇祯出主意的人来了。崇祯非常欣赏杨嗣昌,并不是他有什么非凡的军事才华,而是杨嗣昌这个人起家户部。崇祯朝的外放大员,基本上逃不过俩履历。要么有深厚的管理钱粮能力,不是地方上督粮饷的,就是户部管粮饷的。要么,就骂过魏忠贤。这两个履历当中,前者更受崇祯青睐。因为他向来缺钱,缺到了着急的程度。杨嗣昌眼下是山西、宣大的总督,受到崇祯召见,急急忙忙就来平台奏对。但是听着崇祯想要抢先给刘承宗封王的想法,杨嗣昌显得心不在焉,只是问道:“陛下可问过温阁老?”崇祯先是点头,随后想起温体仁对这事的反应,又笑着摇了摇头。二人心有灵犀,杨嗣昌只看这样,就知道温体仁肯定对此一言不发,便没好气地转头瞥向别处。等他再转过脸来,这才对崇祯诚恳道:“人人皆知,知而不言!陛下,假遣天使携封王诏书与刘氏,其不奉诏,又将如何?”杨嗣昌心说,刘承宗那个东西,恨不得封你做明王,明显不是你封秦王他就答应的。到时候大明的封王诏书送过潼关,人家拿着给大臣传阅,当笑话看,完事自己封自己别的,你咋唾面自干?“以臣愚见,刘氏素无忠信道德,称王是如此,封王亦如此,皆不可免其跳梁东犯。”杨嗣昌摇头果断:“陛下万不可寄望封其为王,就能使西北安宁。”崇祯还真没想过,若他封王,刘承宗不接受又该怎么办。这会儿听杨嗣昌一说,他细细琢磨,也觉得有这个可能。刘承宗做事的路子光明正大,可他这个人从根子上就是歪的。崇祯觉得面子上有点挂不住,好在杨嗣昌对他诚恳,他也相信杨嗣昌是能跟他推心置腹的大臣。稍加沉吟,他问道:“那依你之见,现下局势又该如何?难道就让朕看着一南一北两个皇帝,西边还有个称王的吗?”杨嗣昌知道重头戏来了,他可不是温体仁那种只顾自保的家伙。恰恰相反,杨嗣昌为达目的,就算丢了性命也不在意。他沉思片刻组织语言,郑重其事地对崇祯行礼后,说道:“皇上似乎以安边第一,荡寇次之,西北憨汗则无关痛痒。”“然微臣以为必安内方可攘外,窃以为天下大势譬如人身,京师为元首,宣大蓟辽为肩臂,中原大地则是腹心。”“现今形势,边烽燃于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乱腹心之内,中之甚深;急者固然不可缓图,而深者更不可忽视。”“现在腹心流毒,脏腑溃痈,精血枯干,形势危急,所以臣说必安内方可攘外,并非缓言攘外,正因为攘外至急,才不得不先安内。”崇祯其实不喜欢攘外先安内的说法,听着就皱眉。一来是性情急躁,过于理想,二来则是穷字闹的。他总认为辽东是花销最大的地方,一定要先解决东虏问题,只要东虏解决了,朝廷最大的支出就没了。而理想的地方就是,到时候加饷加赋去了,天下恢复安乐,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流贼之祸自然消弭。天下治理好了,刘承宗也没有东征的理由。崇祯觉得刘承宗就是个督战队,不然怎么枪毙了那么多人,人家左懋第就没事呢?人家是憨汗优选,刘承宗亲自认证的好官儿。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崇祯对刘狮子的第一印象非常好。这导致皇上到现在,别管什么张一川头顶元帅府河南总兵官的官职,都不信张一川是刘承宗的人。那张一川妥妥的流贼啊,跟刘承宗麾下人马完全不是一个路数。所幸,崇祯现在也特讨厌张一川,因此对杨嗣昌这个先安内的话,也能勉强听得进去。他说道:“那依你的意思,是要先剿张帜,再攻刘承宗,最后再与东虏交战?”张帜,就是张一川。大明的塘报抄错了。杨嗣昌对此不敢说什么,但内心非常无语。侍奉这位皇上很难,他总把事情想的很简单。就不能分出轻重缓急,同时进行吗?人家又不跟咱打回合制。“臣愚见,东虏、北虏、西贼、南贼,对东虏西贼,应……”杨嗣昌说着,看向台阁周围,道:“还望陛下屏退从人。”崇祯对他没啥疑虑,只当是要说什么秘密,便让周遭宦官都退下。这才见杨嗣昌神情动容道:“臣对国事感愤有日,窃不自量,纵辱名杀身,也不敢避,今日之事,是臣舍身名而报主之时。”他顿了顿,才说出心中想法:“今天下事坏,僵局难解,对东虏西贼,万望陛下予以议和!”“议和?”崇祯顿时暴怒。你说要跟刘承宗议和,崇祯不着急。可是要让他跟东虏议和?崇祯怒道:“人家前脚称帝,视朕如无物,你后脚让朕议和,杨嗣昌,你是何居心?”“陛下息怒,臣自知说出此言是天壤间第一大祸事,会使臣不知死所。”杨嗣昌早就料到崇祯的反应,他清楚说出这话,就是拿小命儿架在火上烤。不过他还是说了,语气愈加诚恳道:“然此际僵局,南贼张帜僭越帝号,必先布下天罗地网,重兵剿灭。”“而东虏西贼,需以缓兵之计徐徐图之,辽东只管守势,不必与其在野战中损耗精锐,虽我粮饷耗资甚巨,东虏穷兵黩武,更难支应。”“西贼亦要守关河之险,于山西河南陈布重兵,刘氏称王便称王,晓以道德大义,能压则压,能哄则哄,战事无可避免,则于山西一带拼死他几个营,再图议和。”“待剿灭南贼,对内整军经武,盈中原物力、合兵力整心力于一处;对外断其臂膀、削其枝干。”“东面以沈世魁、陈洪范整顿水师,以两万军兵渡海进驻朝鲜协防,以免东虏榨取属国之钱粮人力。”“西方刘承宗若称王,微臣亦斗胆请陛下封塞外杨麒为王,进可使其备受猜忌,自断臂膀,分庭抗礼;退能结杨麒之心,协防口外,免得东虏西侵宣云。”杨嗣昌一口气说完自己描绘出休养生息的蓝图,这才满面期待地看向崇祯。他的计划非常简单,就是依照当下局势,丢掉的就暂时不去争,在想尽一切办法保住现有地盘的基础上,尽量避战。反正出去野战争功,见着东虏西贼的野战军,动不动打输了谁都没脸,不如干脆就不主动去打会战。至少对东虏,你来,我就一座城一座城的防守;你不来我就跟你议和,不信你那帮八旗贵族不想享受富贵、不厌战。只要你厌战,议和了,五年不打大仗,后金那个经济就得自爆。元帅府也一样,你称王了,手下那帮泥腿子封爵了,也拿下西安府进了富裕地方了,谁还不想享受享受了?只要能议和,没准两年以后精神面貌就会发生巨大变化。而崇祯。崇祯整个人都在巨大的震惊中。“封杨麒为王?”他根本就没想过这件事,但这明显比封刘承宗为王,于明廷有更大的利益。崇祯的眼睛都直了。

热门小说推荐
曲线升迁:权道情谋

曲线升迁:权道情谋

体制外青年申一甲借助女接待处长孙婧的提携踏入仕途,一路结下剪不断理还乱的女人缘,直到有一天才发现,女人原来是官场的一面镜子。浪子回头成金,草根步步登高,...

不醒

不醒

不醒由作者一度君华创作连载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不醒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学姐快住口!

学姐快住口!

催更!今天的怎么还没更新?学姐,现在才早上六点。那昨天的怎么说?才一更!恋爱日常文很吃细节,码字的时候需要灵感的。那你灵感怎么来...

全家流放!锦鲤娇娘种田带飞全家

全家流放!锦鲤娇娘种田带飞全家

全家流放!锦鲤娇娘种田带飞全家由作者依依兰兮创作连载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全家流放!锦鲤娇娘种田带飞全家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圣墟

圣墟

在破败中崛起,在寂灭中复苏。沧海成尘,雷电枯竭,那一缕幽雾又一次临近大地,世间的枷锁被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就此揭开神秘的一角...

国师的萌徒娇又野

国师的萌徒娇又野

权倾朝野的大晋国师云染月,世人对他八字形容谪颜玉骨,颠倒众生。大晋皇宫都知道国师大人生性薄凉寡淡,却独独娇惯养在身边一个四岁多的小徒弟。小皇子欺负小徒弟,他便一纸流放诏书送小皇子上了绝路。小徒弟受...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