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自然》杂志是全球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也被很多科技工作者认为是学术论文的最高殿堂之一。
许多影响行业和科研成果,通常都会得到《自然》的青睐。
米德尔的逻辑非常简单,他听说起源科技关于共生蛋白的论文曾经投递给《自然》,但是《自然》都没有鸟这篇论文,更别提发表了。
如果共生光合绿叶蛋白真的实现了,真的能够改生物医学的历程,《自然》没有理由不发表。
采访完米德尔等人后,《纽约时报》以“科技不是科幻”为标题报道了共生光合绿叶蛋白的荒唐骗局。
《纽约时报》这篇报道的依据有两个。
一个是实地采访华熙医院,发现很多肺部疾病患者依旧在那里等着,并没有接受所谓的共生菌治疗。
《纽约时报》肯定采访不到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因为这些患者还处于观察期,根本不会接受记者的采访。另外,共生杆菌的产量不多,也无法满足大量患者得到救治。
第二个是国际主流学术界对共生光合绿叶蛋白的技术嗤之以鼻,甚至都懒得评论。而在夏国国内,也只有一个三流学术期刊才发表了这篇论文,这足以说明了该项技术的不靠谱。
和《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对夏国偏见的报道一样,这篇文章又成本了大部分西方独自茶余饭后的闲谈。
但是《纽约时报》中文版的报道就不一样了,题目变成了《大量患者等待新技术的治疗》,内容也非常中性,就像描述张三去李四家吃饭那样。
看,媒体也要恰饭。
除了《纽约时报》以外,不少科技专栏的作家在也开始撰写文章准备抨击一下共生蛋白的假象。
毕竟大家都要恰饭,共生蛋白又是目前不可多得的话题,不写你写谁?
周潇可没有时间闲谈,也没有时间去看《纽约时报》的报道。
【科技产品:共生光合绿叶蛋白。垄断值,城市173;厌恶值,城市32。】
共生蛋白在国内医学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在扩大治疗规模之前,垄断值增加不了多少了。
目前垄断值远远高于厌恶值,周潇的选择也很简单,继续扩大该项技术的影响力。
既能够治病救人,又能够增加垄断值,还能够赚钱,这也是三赢的选择。
共生蛋白治疗的最终成本也被计算出来。
陈浩拿着一叠资料从工厂驱车前往总部,向周潇汇报情况。
陈浩已然成为了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小组长,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现在回想刚刚加盟起源科技时候周潇说的话,果然没有一个字是放屁的,全部实现了。
陈浩将资料递给周潇,说道:“周总,如果不计算前期的投入,只计算共生菌生产、保存、运输的成本,每立方厘米大约400元。”
陈浩又补充道:“由于现在我们的生产线有限,所有菌种得不到有效的利润,今后科技新区厂房建成以后,成本一定会大幅度的降低。”
周潇估摸着成本,400元一个立方厘米,按照普通人移植200到300平方厘米计算,一次治疗的成本费用8万到12万,这是起源科技的成本价。
周潇不仅要计算成本,还要计算利润。
起源科技对国内的患者一定不能够是昧着良心赚钱,但是在大规模的量产之前必需要高于成本20才能够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以及后续的增产、扩产和科研。
何况起源科技还有巨大的前期投入,这种投入也要慢慢收回。
这样算下来价格就是480元每立方厘米,总费用大约在96万到144万。
>br>
患者在医院进行治疗,费用还会上涨,花费应该在20万左右。
二十万,全部依靠患者自费。
战力爆表女主vs专治不服男主文案一很多人说于休休配不上唐绪宁。甲说,乙说,丙说,唐绪宁自己也说。听多了,于休休炸了,配不上就不配。于是,她踹了唐绪宁,找了个既能让人流口水又能让人闭嘴的男人。文案二功成名就,家财万贯却生无可恋是一种什么体验?于休休看霍仲南就知道了,闲的。于休休的人生太忙了,忙着花掉爸爸暴富的钱,忙着帮妈妈成为一个贵妇,忙着把飘飞的弟弟拉回地面,忙着和自己作斗争,忙着花式作妖和作娇。她真的太忙了!非完美人设,不喜误入。推荐姒锦完结文现代慕川向晚史上第一宠婚唯愿此生不负你乔先生的黑月光步步惊婚溺爱成瘾古代且把年华赠天下孤王寡女...
又名带着地球去流浪!当文明覆灭后,新的文明将会在废墟中崛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已。PS书友群892066914...
父亲得了重病,巨额医药费让古玩店学徒杨波压力巨大,因为善心偶得琉璃石,让他拥有一双鉴宝金瞳,且看他如何鉴宝捡漏,颠覆命运...
林昭带着上辈子的记忆,在东湖镇再世为人,然而他面对的处境却并不是十分乐观。一个苛刻的大母,把母子二人压的喘不过气来。少年人甚至只能在东湖镇放牛为生。终于有...
一场阴谋殃及池鱼,无辜的八品小官儿遭受牵连。父亲锒铛入狱,往昔亲戚翻脸无情,上有体弱母亲,下有年幼弟弟,原本一门大好的婚事也被退了,妧妧走投无路,终是求上了新接手本案的主审靖国公家世子,大理寺卿...
每晚九点更新,显示有修改一般都是捉虫自打六岁那年爸爸领回来一个混血小宝贝,宋煜的人生就彻底被这个黏黏糊糊中文都说不好的小家伙缠上了。乐乐小煜哥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