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网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百八十章 宁夏镇(第1页)

宁夏,古称朔方。贺兰山环西北,黄河绕于东南,其地险固,为关中屏蔽,河陇之咽喉。其地虽小,南北不过百余里,东西不过二百余里,却号为雄边,在于地利。这里也一度被称作塞上江南,它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屯田农业发展的重要地区,既有黄河西套的肥沃土壤,也有灌溉面积宽广的汉唐二渠,得以使此地拥有数万顷灌溉农田。宁夏镇军民是光荣且勇敢的好汉。在明初洪武三年,这里曾经设府置官,但仅维持两年,因鞑靼势大,太祖皇帝下诏弃地,徙民于陕西,使宁夏成为遍地空城的凋敝之处。直至六年之后的洪武九年,朝廷做好准备,再度于宁夏移民设卫,派遣宗王建立藩国。移民既有齐、楚、吴、越、秦、晋之人,也有达、藏、回诸土民。有明以来二百年间,这里常驻军兵五六万人,防守山脉隘口众多的贺兰山,虽分兵多处难以支援,仍能凭借极佳的防御工事、充足的军需,维护腹内卫所的稳定,长久抵御来自蒙古的侵袭。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宁夏镇随着洪承畴的移驻,正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甘肃失守以来,洪承畴在宁夏手忙脚乱,白天应对曹耀的骚扰,夜晚因朝廷没来的惩处担惊受怕。而整个宁夏的军队,也在甘肃及南面腹里的靖虏、固原诸卫相继失陷,平叛大军相继败北的环境下,泛滥起严重的恐慌情绪。是以军户出逃、百姓迁徙。面对这种情况,洪承畴的应对很糟糕。西边被曹耀打,东边被周清抢,跟漠北三汗打了一仗,也谈不上有什么大斩获。不是因为没能力没才华,而是他的注意力,早就不在平叛上了。实际上他和杨嗣昌一样,都在外敌的威胁下,决定攘外必先安内。只不过杨嗣昌对崇祯的献计,是从整个大明的角度上。而洪承畴的攘外必先安内,则建立在宁夏镇的基础上。尽管是掌天下权柄的三边总督,但是洪承畴再清楚不过,没有陕西的经济支持,就没有三边总督。若他再将宁夏、延绥视为朝廷的臂膀,恐怕只有坐败一途。别人可以跑到山西去,他作为承担三边失陷责任的总督,进了山西恐怕最好的结局是下诏狱,没准还会死掉。洪承畴倒说不上怕死,就是有些不甘心。他在宁夏复盘了一次又一次,都不认为自己的部署有任何问题,总觉得差一点就能把刘承宗扑杀于甘肃。元帅军明明就该断粮,那天山瓦剌千里迢迢给他运羊吃,这他妈谁想得到啊!而对于去年曹文诏、白广恩、卜应第、屠师贤、神光显五营兵将南下兵败,他倒是好理解的多。毕竟在好几个月的时间里,他都忙着给朝廷写奏疏,那些奏疏统统石沉大海,也不知道是根本送不进山西,还是因为要钱要粮,朝廷不予回复。不过现在都没关系了。洪承畴已经意识到,他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陈奇瑜不行、大明朝廷也不行。人还是要靠自己。在内心笃定不会有好下场之后,他有了一套完整的割据计划。攘外必先安内,他要经营宁夏,以期抗拒刘承宗的进攻,等待将来事情发生转机。因为延绥镇地处毛乌素海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兼具农牧,既没有高产的田地,也没有优良的水草,但是能凑合。地形在军事上,决定了延绥镇的主要策略是防守反击,以一道边墙为防线,三路分守进行局部防御,榆林镇城总领防务。当敌军突破一道边墙,明军将兵力部署于容易被突破的山谷、河口,以众多堡垒截击,用二道边墙之间的山地迟滞,最后包抄掩杀。可如果敌人从后面来就不一样了,榆林镇城周边无险可守,很容易被大军包围。洪承畴可不想被刘承宗摁在城里暴揍。所以宁夏,是他的唯一选择。不过这份计划直到去年秋天,也就是曹文昭等败将逃回之前,洪承畴都没有什么作为。原因很简单,一来是漠北蒙古和曹耀先后过来捣乱,二来则是他身边没有多少可用之人。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就是要想抗拒刘承宗,必先让宁夏钱粮充足、军兵堪用。而要想钱粮充足,在宁夏这个地方,必须清理军屯。偏偏这宁夏的军屯田啊,是天下间最难清理的地方。大明九边屯田之中,西北为最,而西北之中,宁夏为冠。这里的军田在明初开垦出八十多万亩,后来一路攀升,至嘉靖年间一度高达二百万亩。不过最初开垦的军田质量高,都是银川附近受汉唐二渠灌溉的优质农田,而在正德以后新垦军田,都是宁夏平原边缘的干旱、半干旱荒地,质量远不如早前。但是多就是多,多一亩也是多。只不过宁夏不仅屯田多,民田更多,而这里的民田在早年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商屯。也就是商人在食盐开中法的政策之下,就近开垦田地,种粮换引时耕种的田地。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变法,准两淮商贾以银代粟,使盐课骤增至百万。四十一年后,九边兵饷也从四十万两,变成了二百二十万两。边塞商屯败坏,田地贱卖,成了民田。欠饷、逃亡、人口流失,军屯荒废而民田增加,大量军屯土地成为民间田地,二者界限随之模糊。以至于等到崇祯登基,想要清理宁夏军屯,户部尚书毕自严一番核实,无奈请奏:相沿已久,难以核实,请无论军种民种,一律按民田起科。等于,宁夏军屯彻底没了。初衷没啥问题,反正军屯也收不上来多少,为了公平起见,干脆都按民田来。因为当时的背景是毕自严总管朝廷收支,而崇祯登基之时,大明的财政极为糟糕,军费问题最重要的是蓟辽。宁夏就算全是民田,征收本色也能把部队顾个差不多,一年淮、浙盐引钱八万、京运的银子才两万。单是蓟镇,当年就欠了五十三万两,一年的京运要四十二万两。相较而言,宁夏这点纯是细枝末节。谁顾得上?不过如今,这些军田成了洪承畴的心病。他想活,就必须把这些田地全部变成军田,但是要想动宁夏的军田,他手里得有客军。因为宁夏的民田既然这么多,落在军队家人手中的也不少,那些人不会愿意让他把田地收为军田,甚至很多旗军也不会支持。所以洪承畴在去年重新组建了自己的标营,里头只有一些精挑细选的宁夏穷兵,余下都从他迁徙到宁夏的甘肃百姓当中挑选有力之人,以凉州过来的丁自珍暂代参将。不过单这一个标营也不够。直到左良玉、曹文诏、张应昌、白广恩和曹变蛟领着上万败兵先后回到宁夏,洪承畴才终于有了信心。他对这几个败将极为亲待,见面便先威逼恐吓他们一番,随即满是心疼地表示,他会替他们向朝廷上疏求情免罪,让他们继续出力。虽然洪承畴很清楚,这信根本就送不到朝廷那。就算不被宁夏、延绥两镇来回流窜的农民军、鞑靼骑兵以及延安兵截了,也只能走到黄河边,山西那边闹瘟疫呢,信根本送不进去。但他还是写了,就跟许愿一样。请求朝廷不要解除他们的职务。言外之意,就是提醒朝廷,别忘了这几个打了败仗的屌人,赶紧处置他们,革职留用。革职很重要。因为他们在宁夏,洪承畴得给他们发俸禄。可这谈何容易啊,单就左良玉、曹文诏、张应昌仨个总兵,官职都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正二品诶。洪承畴的兵部侍郎才正三品。不过一时半会要用他们干大事,朝廷收到信给他们革了最好,不革也无所谓。洪承畴在安抚诸多败将之后,将他们倚为亲信,旋即对宁夏大刀阔斧地清理军屯田,并对宁夏堡垒防御设施进行改造。因为宁夏在地理上,防御的是东、西、北三面,而这三面的防御可以说早就武装到牙齿,既有贺兰山屏障,又有黄河阻隔,固若金汤。偏偏,人家刘承宗会从南边攻来。他必须加强宁夏南部的防御工事。为此,洪承畴干脆将宁夏后卫迁至灵州。不过他这堡垒还没修多久,就得到新的巨大打击。陕西,居然下雪了。陕西下雪当然是好事了,可是宁夏没下啊。这个冬季,宁夏一粒雪花都没有,干燥得吓人。这一消息,无端令洪承畴紧张起来,他估计,今年陕西下雪的情况无疑会被元帅府当做祥瑞,极大地鼓舞那群叛军的士气。恐怕刘承宗不会等到他修好堡垒再来攻打他了。不过洪承畴也在心里祈祷,希望今年下雪能麻痹刚进西安府沐猴而冠的刘承宗,东西够吃了就不要打仗了。给他一年时间,就能在宁夏南边用城墙围起来!正当洪承畴做着这样的美梦,却听从人报告,延绥镇的总兵官俞翀霄来了宁夏。这消息令洪承畴万分惊讶,等见了俞翀霄连忙道:“如此时节,俞帅虽武力绝伦,然身为镇臣,千万要顾及安危。”“明禀军门,卑职亦不愿冒险,实在鞑子找上门来,要给军门送信。”俞翀霄说着,自有侍从将一封书信呈交给洪承畴。洪承畴一听,便皱眉道:“俞帅这是何意?”俞翀霄摇摇头,他没拆洪承畴的信,自然也不知内容:“审问了报信的,是个宁远奸人,倒是嘴硬,不说信中内容——军门可要卑职回避?”洪承畴责怪地看了他一眼,一面拆信一面道:“这有什么好回避的,你曾与东虏见仗,正好为我参谋。”拆开书信才看了两句,洪承畴就一脸吃了屎的表情,对俞翀霄嫌弃道:“东虏简直异想天开,称了崇德皇帝,自己在沈阳闹着玩也就罢了,居然还打算把你我跟这宁夏延绥两镇十万兵马都劝降了。”“哈!”俞翀霄也乐了,他觉得黄台吉脑子坏了,脱口而出:“他个手下败将,还想劝降我?”洪承畴呢,则把手上的书信翻过来看了看,拿给俞翀霄示意,嗯……是一张用过的辽东公文纸。他面无表情道:“他说若你我以礼来降,赏白银百万两。”俞翀霄的笑容一下子愣住,他延绥镇的军官找他要军饷都快要疯了。二人对视一眼,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要不,骗点钱花?紧跟着,随后他们还是在无声之间将这个想法否了。看俞翀霄一脸不甘,洪承畴拿着书信笑道:“俞帅这表情,你看他们连纸都没有,竟用公文废纸写成书信,所谓百万白银,不过诳语罢了。”却不料俞翀霄收敛轻蔑之色,很认真地摇头道:“军门有所不知,那东虏可恨屡次入寇,劫我大明子女财货,建州有钱也无处可花,一石米八两银,一匹布九两银,穷得只剩钱了。”“卑职是可惜我们手上没这钱啊。”其实俞翀霄心里想的是,若是刘承宗有这心胸,能向宁夏延绥豪掷百万两官银,那他延绥镇没准就真降了。洪承畴不住点头,若他有白银百万,如今宁夏除了时间,也就没啥别的难处了。这种情绪来得快去的也快。洪承畴相信自己有能力经营好宁夏,等军田都清理出来,至多一年,宁夏就能仓禀充足。想到这,他的心情也轻松许多,对俞翀霄幸灾乐祸道:“不过我看这信,东虏好像深恨刘承宗称汗,那个叫什么?岱青契丹汗,说势必征之,口外的杨麒,今年恐怕不好过了。”就在此时,总督衙门外的街道喧闹起来,二人还没来得及发问,正要喊人出去看看,就见督标参将丁自珍快步跑来。他奔至洪承畴身侧,急切地耳语道:“军门大事不好,镇城宁兵哗变,已围了巡抚衙门,还有人正朝总督衙门过来,兵备丁副使已去调兵。”“还请军门暂驻标营,待事态平息再回府中。”

热门小说推荐
诸天演道

诸天演道

关于诸天演道当现代都市里出现打人如挂画水不过膝。当国术江湖里出现徒手抓子弹神掌天降。当武侠江湖里出现敕鬼驱神摧城搬山。当末法时代里出现天地灵气长生物质。别人练武,吾修仙。别...

剑守长安

剑守长安

二十一世纪的李剑白,来到异界神州长安。李剑白莫名其妙成为唐国六皇子,本想做个逍遥闲王,仗剑天涯,游历江湖。可正逢唐国内忧外患,李剑白不得不提剑而起,一人肩负重任。我有一剑,守了长安,护住唐国,安得天下,庇护人间。我有一剑,逆天而行。诛仙,弑神,定九州,安世间。剑与痴情皆不负!...

盲妾如她

盲妾如她

俞姝眼盲那几年,与哥哥走散,被卖进定国公府给詹五爷做妾。詹司柏詹五爷只有一妻,伉俪情深,因而十分排斥妾室。但他夫妻久无子嗣,只能让俞姝这个盲妾生子。他极为严厉,令俞姝谨守身份,不可逾越半分。连每晚事后,都让俞姝当即离去,不可停留。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可惜俞姝眼盲,夜路无法感光,总是摔得遍身是伤俞姝没有怨言,谨言慎行地当好一个妾室。她只有一个念头等她兄长造反了这定国公詹五爷忠守的朝廷,救她出囹圄!但她怀孕了。又在生下孩子后的某天,亲耳听到了詹府对她的决议留子去母。俞姝当即逃走,五爷的兵马铺天盖地地寻她,终于把她堵在山崖。那天山崖风很大,将她吹得翩然欲飞。五爷指尖发颤,声音嘶哑,阿姝,不是你想的那样你下来,我们好好说说话,行吗?俞姝不懂,他怎么能把哄骗的话说得如此悲切?然而无论如何,她不会再留他身边了。她朝他一笑,在他目眦尽裂扑来前,纵身跃下三年后,虞城王拥兵自重,招天下名医为胞妹治疗眼疾。詹司柏听闻,发疯似的狂奔而去,看到了那位重见光明的王姬。王姬眼眸清亮如明月,笑着问候他。许久不见,五爷与夫人可好?1v1sc狗血古早风,不喜勿入。男主夫人非他真正夫人。预收宫阙春深阮茗永远闭了眼睛,在漫天大雪的深宫里。她因爱慕永熙帝进宫,又为永熙帝挡箭而死。死后魂魄飘在半空,她才看清了一切。她所谓的奋不顾身救驾,不过是永熙帝平衡朝堂玩弄权术的手段罢了。皇帝不会伤心,伤心的只有疼爱她的爹娘哥哥。她终于懂了,这皇宫如巨大的深渊吞噬着人心,没有温情也没有爱意。于是她拼了命地逃离。重生后,见到爹娘哥哥,阮茗发誓再不进宫,只与家人过平安喜乐的日子。她准备和青梅竹马的英国公世子成亲,就此开启新的人生。可定亲那日,却被生生掠去宫中。男人身上熟悉又陌生的气息笼罩着她。他将她抱坐在御书房的书案上,俯身将她圈住,使她无处可躲。那眸中如有不可抗拒的旋风席卷着阮茗。阮茗颤抖,他却笑着捧起了她的脸。阿茗怎么变了?不愿进宫来陪朕吗?朕等你很久了一个痛醒的小姑娘,一个缺爱的偏执狂皇帝不死心塌地地捧出真心,小姑娘不会爱他。酸甜口苏爽文,架空勿考据...

帝宠绝色星蕴师

帝宠绝色星蕴师

这摸也摸了,亲也亲了,就罚你以身相许吧!本尊的便宜,可不是那么好占的!他,一袭白衣,拥有绝世美颜,位高权重,唯独宠爱一个人人不待见的小丑女。她,夏家孤女,人人唾弃的废材丑女,一朝穿越,名震五行大陆。初次见面,她从天而降,看了他的身子,偷了他的裤裤。再次见面,堂堂大国师却被小丑女占尽了便宜。某女双手环胸国师大人?我这一马平川的小身板,恐怕引不起你的兴趣吧!你这上下其手,难不成你有恋童癖?某男邪魅一笑本尊只是摸摸你的根骨而已,别幻想本尊会对你有意思!他们是人人羡慕的眷侣,也是天生的欢喜冤家,几月的恩宠,千载的纠缠,竟为这一世的恩怨重逢。泡美男,戏神兽,我的穿越我做主,神器丹药在手,美男跟我走!...

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

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

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是江户川东南精心创作的灵异,旧时光文学实时更新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评论,并不代表旧时光文学赞同或者支持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读者的观点。...

今天我又被迫复活

今天我又被迫复活

文案顾绒能够死而复生。从他意外身亡第一次开始,他每次死亡都会复活。以前算命的说他命不好,得取个软点的名字,不然死得早。顾绒不信,非改了名,第二天他就因为屁股疼,在去医院的路上...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