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网络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帝国灵魂的变革 儒学登场(第2页)

董仲舒所言,可谓深得刘彻之心。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而每个时代必然都要寻求合适的应对之策来解决问题。战国

之际,群雄争霸,秦国为了自身的强大并最终一统天下,就必须采用严苛猛厉的法家思想。大汉立国之初,民生凋敝,为了安养天下,就必须采用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而到刘彻即位之时,时代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表面上看,汉家天下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但就像司马迁所揭示的那样,一个数量庞大的权贵阶层已然崛起,这个既得利益群体既包括暴富的商人和地方豪强,也包括皇亲国戚和公卿百官。他们一方面聚敛财富、兼并土地、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一方面奢侈纵欲、挥霍无度、不守法纪、僭越犯上,破坏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秩序,给社会安定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董仲舒提出的儒家礼治思想及其相应的尊卑等级观念,就是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一剂良方。

所以,从见到“天人三策”的那一刻起,刘彻事实上已经暗下决心——必须把儒学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思想。

董仲舒的第三个核心思想,就是“大一统”。

大一统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指一个国家必须建立一个政治中心,也只能有一个中心,全国都要统一于这个政治中心。在董仲舒的思想中,大一统包括三个层面:一、反对诸侯分裂;二、加强中央集权;三、全国思想统一于儒学。简言之,就是领土的统一,政权的统一,人心的统一。

很显然,这个大一统思想,正是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

自高祖刘邦分封诸侯王的那一天起,大汉帝国便已埋下了分裂和动乱的隐患。诚然,高祖采取封国制的目的,是让宗室子弟镇抚一方、拱卫中央,以免像秦朝那样因孤立而败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日益发展,与中央的离心力便逐渐加大。到了文、景之世,由于秉承黄老清静无为的治国理念,中央对日渐强势的诸侯王采取了姑息迁就的态度,所以分裂割据的态势进一步加剧了。

七国之乱,便是上述隐患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一次总爆发。虽说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诸侯国从此就没了与汉朝中央分庭抗礼的野心。到刘彻即位时,这种分裂与叛乱的危机仍然存在。所以,倘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诸侯王的问题,不能从制度上削弱诸侯力量,加强中央集权,那么,刘彻所继承的大汉帝国就不可能安如磐石,他的帝位自然也不会稳固。

因此,在此时的帝国提倡并推行儒家“大一统”的政治观,是理所应当、势在必行之举。而全面贯彻这样的治国理念,首先要做的,当然就是把儒家思想推上国家意识形态的宝座。用董仲舒的话说就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春秋》的大一统思想,是天地之间的大道,古今不变的大义。可当今之世,各种学说的师承不同,所持的见解各异,诸子百家各有各的治国方略,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所以执政者找不到统一的方向,致使法令制度屡屡变更,令臣民无从遵循。凡是不在六经(儒学的根本经典《诗经》《尚书》《礼经》《乐经》《易经》《春秋》)范围内的、与孔子思想相抵触的学说,都应该禁绝,不要让它们跟儒家思想并立于世。这些异端邪说灭绝了,国家的纲纪才能统一,政令才能明确,民众也才能切实遵守。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最后的这段总结陈词,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事后来看,汉武帝刘彻接受了这项提议,并且全盘接受了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的一整套政治理念;进而在数年后时机成熟时,自上而下地掀起了一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想运动;最终将儒学定于一尊,确立为国家的意识形态。

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这是划时代的一页。从此,儒家思想正式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不但一

举奠定了在意识形态上的统治地位,而且把这个地位牢牢保持了两千年之久,从而塑造了中国文明的基本特征与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并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性格。

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其实在相当程度上经过了改造,并非原汁原味的孔孟儒学,而是明显杂糅了“阴阳五行”“刑名法术”等其他学派的思想。尤其是在一些根本性的原则上,董仲舒极大地吸收了法家的思想理论。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我们耳熟能详的“三纲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即君要做臣的表率,父要做子的表率,夫要做妻的表率;同时为臣、为子、为妻者,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这一君权社会的伦理准则,显然与人权平等的现代社会绝不相容。而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现代中国人,普遍把“三纲”视为孔子的思想主张,因而对儒家口诛笔伐。

其实,这是莫大的误解。

最早提出这一主张的,是法家而不是儒家。如韩非所言:“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韩非子·忠孝》)这是在单方面强调弱势一方要对强势一方尽义务,而无视了弱势者应有的权利。

反之,孔子对此的表述却跟韩非截然不同。他说的是“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君要尽到君的职责,臣才要尽臣的职责;父要尽到父的职责,子才要尽子的职责。在此,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应的,彼此更像是一种契约关系——君、父所承担的义务,正是臣、子所享有的权利;同样,臣、子所承担的义务,也正是君、父所享有的权利。如果君不像君,父不像父,那就相当于破坏了契约;臣当然就可以不臣,子也可以不子。

正是在孔子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才会提出“民贵君轻”“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制约君权的民本主义思想;荀子才会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等充满独立人格精神的观念。

然而到了董仲舒这里,权责对应、道高于君的观念却被尊卑等级、君权至上的观念取代了。他认为,君主就像是人的心脏,而臣民就像是身体:“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由这种尊卑主从关系出发,自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心之所好,体必安之;君之所好,民必从之。”(《春秋繁露》)心想要的,身体就必须满足它;君主想要的,臣民就必须顺从他。

同时,董仲舒还在《春秋繁露》中说:“孝子之行,忠臣之义,皆法于地也。地事天也,犹下之事上也。”为子者就要向父尽孝,为臣者就要向君尽忠,这种“以下事上”的道理就跟天尊地卑一样

自然,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如此强调义务的单向性并将之绝对化,显然已经背离了孔孟之道,而跟韩非的法家思想合流了。韩非的最核心思想,就是要调动一切手段(法、术、势)强化君权,实现君主利益的最大化。而在强化君主威权上,董仲舒也继承了韩非的思想。他认为,“君之所以为君者,威也”,而“威不可分”,因为“威分则失权,失权则君贱”,即强调君权的至高无上和垄断性。所以,君主治国,一定要“立尊卑之制,等贵贱之差”(《春秋繁露》)。

正因为汉武帝刘彻“独尊”的是由董仲舒精心改造过的“儒法合流”的儒学,所以从汉武帝开始,延及两汉,乃至在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表面上推行的都是儒家的“王道仁政”,实际操作时运用的却是法家的“霸道”和权谋之术。

这就是所谓的“外儒内法”“儒表法里”。用日后汉宣帝刘询的话来说,就是:“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汉书·元帝纪》)

热门小说推荐
[综]作为coser的我好难

[综]作为coser的我好难

综作为ser的我好难为作者颜荀创作,作品综作为ser的我好难章章动人,格格党为你第一时间提供颜荀精心编写原创综作为ser的我好难及无弹窗综作为ser的我好难最新章节,综作为ser的我好难全文...

我是配角,超过了主角

我是配角,超过了主角

我是配角,超过了主角,逆天登顶...

双宝驾到:冷傲爹地太能撩

双宝驾到:冷傲爹地太能撩

他是江市冷酷无情阴鸷狠毒的铁血总裁。她是身份成谜无依无靠的落魄千金。一次偶然,被冷血恶魔‘吃干抹净’。六年后相遇,他以查找陷害母亲真凶为由,将她禁锢在身边。听说欠了他的债,要拿命来还。洛小姐心慌逃跑,欧少将人狠狠按压在墙边,欺身而上,生了我的娃,一辈子别想逃!身后某宝捂嘴偷笑爹地快撩!...

我家师父超凶哒

我家师父超凶哒

陆尘有五位师父。大师父,一域之主,冠绝古今。二师父,圣地之主,修为盖世。三师父,千古女帝,名传世间。四师父,丹界至尊,誉满天下。五师父,炼器帝师,才情横溢。五个师父倾国倾城,有着沉鱼落雁般的美貌...

热门元素男主的哥谭日常

热门元素男主的哥谭日常

蝙蝠崽子文学!!OOC预警!我流所有人!OOC预警!!!!(我这突破次元壁的求生欲)一个反杀了两个系统的男人拿回了自己的身体,带着随身仓库来到了新的世界。降临新世界的第一天晚上,他在一处墓地里围观了一场踹...

雪鹰领主

雪鹰领主

在夏族的安阳行省,有一个很小很不起眼的领地,叫雪鹰领!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继莽荒纪吞噬星空九鼎记盘龙星辰变寸芒...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